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2月, 2020的文章

12/25 聖誕節快樂之飲食文化報告

圖片
  課前閱讀心得 我覺得身在台灣很幸福,能夠吃到這麼多元的料理,尤其是泰式和越式料理,酸鹹辣的口感真的讚,不過喜不喜歡就因人而異了!像有的人就不喜歡魚露,也有些外國人不喜歡臭豆腐,只有不同沒有對錯優劣之分,因為要有雅量。 華人真的很喜歡吃餒~什麼節日都要吃一下,而且都是有原由的喔!很有趣 除夕吃團圓飯-吃魚(年年有餘),橘子(大吉大利) 元宵吃湯圓 清明吃春捲 端午吃粽子 中秋吃月餅 課程 再組別準備課程的過程中,我們發現關於飲食文化的文章非常多,而且都不太一樣,有的就像課本一樣,像在說歷史,大多專注在八大菜系,很少提到台灣。因此我們想要介紹台灣,台灣的飲食文化非常多元,在多元文化中甚麼才是台灣的味道呢? 我想這就交給大家自己定義吧! 我的小組員也找到很多有趣的文章和影片,說實在的,在報告之前,我真的不知道原來華人的餐桌禮儀這麼繁瑣,我們比較注重的是吃飯咀嚼的時候不可以開嘴或發出聲音,不然會被罵豬。 我覺得這次的課程比較像是一個討論,不像在教學,我比較喜歡這樣的模式,不適只有老師一直講,而是學生能夠彼此討論參與,而且大家都很配合,感覺很有成就感,我這次的整體感覺,時間上掌握得很好,只是在結束的時候,沒有設計到回饋時間😅這次的教材應該再做得更精緻,如果有時間就可以自己畫畫做成繪本。 很開心能夠完成報告,因為有神隊友的幫助! 💪 告訴大家龍貓要再次上映囉~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nTd7qDCu_8 還有波妞主題曲的中文版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EZvDjT0_vM

12/18 流行語&新住民

圖片
  再給大家看漂亮圖片💓 課前閱讀 看完流行語,我發現有些我真不太懂,好像每個流行語都會和當時的時事有關,過了一段時間大家就不說了。但是我覺得把口語寫正式作文就不太好,要兩者都能掌握才行。如果我是老師,我會教流行語,但不會要求學生一定要會使用,因為流行語會隨著時代流動,並不是固定的。有些流行語會被做成梗圖或迷因,或許回家作業可以請學生製作梗圖 😏   我最有印象的是新住民姐妹的酸甜人生,很多都和我媽媽的情況很像,到現在他還說會說她是被騙來台灣的,當然並不是每一位嫁來台灣的新住民都是悲劇,媽媽原本也以為來台灣會過上富裕的生活,結果和他想得並不同。但現在他能夠自立自強出外工作,還有自己的收入可以養小孩,很厲害 ! 我覺得政府應該多多輔導新住民能夠自立,能夠有收入,或者找到他們能夠勝任的工作。還有文末的影片,我的媽媽是外行星人,我看了很感動,的確 ! 有些人會對東南亞來的人有歧視,但我覺得不需要害怕,因為我就是我,不需要別人定義。

12/11習俗、民生文化與中華文化對外交流

圖片
給你們看漂亮的圖片😊 https://www.peoplenews.tw/news/b323195e-5220-46a5-aa26-b4ba734bca73 https://crossing.cw.com.tw/article/9210 https://www.thenewslens.com/article/98359 https://buzzorange.com/2017/02/06/the-great-china-is-bull-shit/ 課前閱讀 我覺得台灣也有代表的品牌啊!像是鎂利達和捷安特都是台灣之光啊!說到台灣人有崇洋媚外好像有一點。 我覺得用藝術來文化外交,雖然無法實際解決政治問題,或快速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,但透過音樂國家與國家的人民可以有交流,就此留下好印象,因為音樂沒有國界,例如:嘉義市國際管樂節。 課堂討論 Q2喜氣紅包,包紅包的偶數 Q3 過年,端午,中秋 過年-發紅包,年獸的故事,寫春聯,一起吃團圓飯 端午-吃粽子,去看划龍舟,屈原的故事,縫香包 中秋-吃月餅,現切柚子,柚子帽,烤肉,嫦娥的故事 有吃有玩😀 Q5 China 秦朝 sinology (強大朝代) 唐人街 唐朝對海外影響劇大 課後活動 https://exam.redesigninfo.cc/ 我離台灣好像有點遠,整體答題態度都很悲觀,所以台灣目前的情況並不向我想的那麼悲觀,很多說真的我不知道確切數據,這份調查測驗也太難了吧!

12/04 ‏世界人權日+期中小結(๑•̀ᄇ•́)و ✧ ‏

圖片
  什麼是人權? 人權(基本人權、自然權利及人類基本權利)指「個人或群體因作為人類,而應享有的權利」 今天老師在課堂上讓我們寫明信片給世上需要人權幫助的人 我選傑曼·盧哥其,因為我想到他的三個孩子需要爸爸,這讓我想到媽媽告訴我的,外公的故事,我的外公以前曾是華語老師,但剛好印尼發生排華事件,外公被抓去關,媽媽家中又有很多小孩,總共6個小孩要養,也因為如此媽媽和阿姨小時候是在親戚家輾轉,幫忙做家事、帶小孩,媽媽說他當時都會和阿姨把事情做好,做快一點才能上學,但因為家裡經濟條件不允許,媽媽和阿姨都沒有完成小學學業。我想孩子是需要爸爸的,如果該國政府沒有考慮到這點,小孩很可能就會措施教育的機會,這是媽媽就是血淋淋的例子。 心得: 這是我第一次寫這樣的明信片,我想寫明信片真的有用嗎?或許收信的人並不會看到每一個人的信,但有寫就有效,即便是小小的一張,集結起來也很可觀。在活動官網也有看到一些成功減刑的案例,我覺得很神奇! 寫信真的能幫助人欸! 平常真的很難想像世界上居然有人遭受到這麼不平等的對待,我太幸福了!可以平安地活著,還有機會接受教育,希望能夠改變那位爸爸的遭遇。 期中心得: 我很喜歡這堂課的上課模式,就是和同學討論的部分。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得到很有趣的結果,只是我比較懶惰,每個星期都很晚才寫部落格。我最喜歡的是用pear deck畫六書,很可愛,而且我自認為我寫得超像。

11/27藝術科技與發明。:.゚ヽ(*´∀`)ノ゚.:。

圖片
課前閱讀及思考 教育部性別平等月刊的連結,請看p.57 忽略性別的科技?《設計我們的世界—科技性別化創新》展覽報導。還有三篇關於「纏足(裹小腳)」的連結。 閱讀每一個章節時,我有什麼感覺? 為什麼華人社會與文化需要認識這些資訊? 為什麼〈忽略性別的科技?〉、「纏足」要和Ch.9-10一起閱讀?有何關聯? 閱讀完,有什麼感覺與資訊是否曾經出現在我的生命當中、生活經驗裡? 請仔細思考它們和我們的關係。 對於哪一些內容我是好奇的?有疑問的?不能理解的?我想問問為什麼如此的? 請在Ch.9 & 10 「藝術、科技和發明」、〈忽略性別的科技?〉及三篇纏足的文章中,選有興趣的段落、大題,提出觀察、感覺、想法、疑問。 教育部性別平等月刊的連結: https://reurl.cc/R1MgLz 我的回答 第九章有提到舞蹈發展,在宋代女子因為裹小腳沒辦法跳舞,理學及社會風氣也認為女性不宜從事拋頭露面,開放的舞蹈表演。直接被軟禁! 裹小腳是虐待女性吧?而且很臭,我的祖先有裹小腳,我的大姑姑說他看過阿祖幫祖太洗腳,那個布很臭,我們家族現在還留有祖先的三吋金蓮,放在伯父家。雖然看起來舊舊的,但上面的繡花還是很漂亮。裹小腳就不能運動了!不過以前能夠裹小腳的女生都是有錢人家的小姐,好像也不太需要做家事。 附上祖先的戶籍謄本,如果有纏足會寫「纏」 課堂討論 1. 篆文,陽刻,不知道(之),seal用的(齊縫章),中華民國國璽 2.翠玉白菜,肉形石,毛公鼎(酸菜白肉鍋),三幅畫 3.鶯歌,南投水里 4.七曜(月,火,水,木,金,土,日),星期 小腳 從五代開始,宋代開始 Q1 依照需求的平等(真正的平等) Q2 四大美女,李清照,杜秋娘不纏腳 三寸金蓮10公分左右 穿高跟鞋,男生也能穿 Q3 抄經,寫書法 教他們拍照 參拜禮儀 吃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