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0月, 2020的文章

疫情下的全球華語文教學系列雲端講座心得 ┐(´д`)┌

圖片
  今天老師讓我們在課堂上聽講座 我對第一場比較有印象,第一場的老師分享他們透過線上教華語的方法和經驗,他提到當他們在製作教材時會減少動畫或避免過多不必要的圖案、裝飾性用途的圖案,為了不讓學生視覺疲勞,還會將簡報背景設為藍色,將重要資訊反黃。然後教學主題會一致,教師會依照學生程度調整課程,他們還有課室規範為了確保學生的上課品質,還有專家陪同,提供上課內容的打字檔幫助教師可以檢討或修正、學生方便複習。 我覺得老師要上課需要準備的事情非常多,不是只有備課就好,想要確保學生上課品質,就得想出替代方案,我看到他們用了MyET、Google Meet等線上軟體輔助課程,我在想用這麼多軟體,學生能夠切換嗎?不會太亂嗎? 講座中提到提問的設計,讓我想到在聽講課,老師告訴我們如何設計問題,總共有三個層面,第一種是Yes/No是非問句,答案可想而知就是是或否,第二種是根據文章或教學內容提問,答案就藏在文章或學內容,第三種是沒有正確答案的,有點像開放式問答,是在問個人想法和感受,演講的老師也提到學生反饋很重要,為了教師修正教學法或鼓勵。總而言之,當老師很不容易。 老師也在上一週上傳華人文化與社會的考古題,我被分配到這幾題 5. 關於臺灣原住民族宗教信仰的描述,下列何者正確? (A)十五世紀時,西班牙、荷蘭殖民政體曾在臺灣部分地區傳布基督教,包括天主教和 基督新教。 (B)十七世紀中,英國長老教會開始在臺灣原住民地區傳教。 (C)日本殖民政府對西方傳教士在原住民地區傳教抱持反對的態度。 (D)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,天主教在原住民族地區迅速傳布。 6. 關於臺灣史上「黑水溝」的描述,下列何者正確? (A)泛指界於臺灣本島和金門之間的臺灣海峽水域。 (B)界於澎湖群島與臺灣本島之間的水道,水流快速,海象惡劣。 (C)由於水生藻類繁殖過多,海水呈深綠色。 (D)雖然水流快速,但因行船技術純熟,早期移民都能化險為夷。 7. 二十世紀後期流傳的「人間佛教」具有多種特色。關於臺灣人間佛教的描述,下列何者錯誤? (A)強調以人為本和社會參與。 (B)與傳統漢人社會的大乘佛教決裂,另創出世捷徑。 (C)在臺灣包括慈濟功德會、佛光山和法鼓山等。 (D)不同的派別有不同的著重點,如慈濟功德會強調醫療救助。 8. 華人的圖畫不僅是藝術的表現,更常寓含吉祥喜慶之意。如果要表達多子多孫的寓意,下列何 者較不適當?

人文定義與學術文化٩(๑•̀ω•́๑)۶

圖片
  這週是第四週,因為連假的關係,已經有兩週沒上課了 ( ˘・з・) 課前作業: 觀看Ted演講《愛,沒有條件》和一部《孫中山先生、蔣中正先生為台灣留下了什麼?》 老師提出了幾個問題讓我們回答,說實話,歷史我真的不行,我只能記得大概,詳細的細節大概都忘了(我對不起國中歷史老師。・゚・(つд`゚)・゚・)提到台灣的建設,我比較有印象的是日治時期的建設,因為我的家鄉嘉義現今還是留有日治時期的建築和建設,像是日式木屋和阿里山小火車。 問題中比較有趣的是「垂直認同」和「水平認同」,想問大家知道這兩者的差別嗎? 據我所知,「垂直認同」是來自父母或直系血親的認同,而「水平認同」是來自同儕、兄弟姊妹、朋友等等的認同。我的垂直認同是人要追根溯源、勤儉持家和我是台灣人,我的水平認同是管樂人、基督徒等等。 上課前也需要讀課程教材的第一章到第四章,一二張是關於社會與文化的定義,三四章是關於學術與文化。 心得: Ch1&2我覺得最有趣的是「稻米文化」 ,我記得在其他課中老師有提到,因為華人有以米飯為主食的習慣,所有我們對米的狀態分的很細,像是米、飯、稠的稀飯稱為饘,稀的稱為粥等等,但英文只有Rice或Porridge。而且華人很喜歡以吃飽沒來問候。而在印尼文中也有區分喔!因為當地也有華人,所以也產生出不同的詞,像稻米是Beras,飯是Nasi,粥是bubur ,很有趣吧! 課堂活動: 圖來自雷老師的1016人文定義與學術文化 Q1追根溯源,因為從小到大爸爸一直灌輸這個觀念,所以我會紀錄家譜和找資料。 Q2為何不稱自己為中華民國人,因為這樣很容易被誤認為中國人,我也想到為什麼不要叫福爾摩沙人呢?我認同台灣是屬於華人的範疇,因為台灣有很多風俗習慣和大中華文化一樣。 Q3我會置之不理,我想是道家,但我們的思想大多被儒家影響,我還是會宣導教化一下。 Q4我喜歡法家的做法,因為這樣施政速度快,大家也會怕,但換作是受罰的人,我就不喜歡了!因為人是活的,規則是死的。 Q5我是有興趣的事務會自學,像是自學彈鋼琴,先學會看五線譜再學指法,小時候我會自學打毛線,看有圖的書一步一步學,現在科技進步,在Youtube就可以學了! 課程中也有複習印象和想像 印象:感官受外界刺激而留存心中的意象。 想像:假想,對不在眼前的事物,利用過去的記憶或類似的經驗,不同的組合方式形成的意象。 這